高考的分数,为他贴上了一个“普通本科”的标签。
直到大三那个暑假,看着学长学姐们为了一份普通工作奔波劳碌,他内心被一种强烈的不甘击中:我的人生,难道就要被四年前的那场考试永远定义吗?
2024 年 10 月,他决定参加我们的硬件一对一辅导,从此开启了针对性的冲刺之路。
起初老师并没有给学员灌鸡汤,而是根据他的基础,为他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,把大目标拆解成每周能消化的小任务。

“腾讯会议”成了他最熟悉的软件,他曾在宿舍信号不好的走廊里,捧着电脑焦急地对老师说:“稍等,我找个地方”,也曾因为某个概念没搞懂,在课后反复追问。

学员的学习节奏逐渐步入正轨,每次学习也很认真,他的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:寝室-图书馆。
同学们的游戏邀约、社团活动,他一一婉拒。他的电脑里,逐渐被各种硬件文件塞满。

12 月 31 日跨年夜,别人在朋友圈晒烟花,学员却在会议室里改PCB,老师指出他的问题,他对着软件改到凌晨两点,直到修改时间跳到 2025 年 1 月 1 日。

从秋天到冬天,再到第二年春天和夏天。
他的笔记从薄薄几页变成了厚厚的几大本,他画的电路图从青涩粗糙到严谨规范。

在无数个夜晚,学员图纸上的缺陷被一点点修正,知识盲区被一一点亮。

2025年10月1日,举国欢庆的日子,他收到了人生中最厚重的一份礼物——汇川技术的录用意向书。
当那句“恭喜恭喜”从老师的聊天框里弹出时,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一年来的所有压力、疲惫、孤独和自我怀疑,在这一刻烟消云散。

他没有名校光环,只有一次次改版、一遍遍评审。
别人在刷剧,他在画板;别人在躺平,他在上课。
他不是天选之子,他只是把“普通本科”四个字,用努力重新写了一遍。
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天赋,只有愚公移山般的坚持。他用365个日夜,将“普通本科”这块粗粝的顽石,亲手打磨成了通往梦想的敲门砖。这个故事,献给每一个在平凡中挣扎,却始终不愿放弃闪耀的你我。这个故事证明:起点低不要紧,只要道路正确,坚持到底,任何人都能亮剑于顶峰。